提高组织化制度 促进畜牧产业发展
——记永仁县永定镇大坝畜产品营销协会
永仁县永定镇大坝畜产品营销协会成立以来,结合永仁县及周边情况,着力在生产、流通等环节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推动永仁黑山羊产业的良性快速发展。建成了“公司+协会+基地+农户+互联网”的“五位一体”的实体型专业协会。实现了协会自身发展壮大,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一、 强化内部管理
协会理事会根据《章程》,进一步完善会员代表大会制度,理事会工作制度,协会会员管理制度,协会资产财务管理制度,协会营销管理财务制度,协会服务管理制度,协会学习培训管理制度。一是协会在生产过程中,做到统一供种,统一饲养管理职能,统一防疫灾病,二是在流程中,统一产品回收,统一营销,统一资金结算和调分成,并长期与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保持联系,州、县有相对固定的科技专家指导,最终实现了楚雄州西北片区的部分黑山羊和黄牛在永仁顺云牧业有限公司为中心集散地,依托永仁县永定镇大坝畜产品营销协会为中心的养殖流通基地,流通集散地;在广东、福建、广西、四川等地占领了市场,并保持长久供货渠道。
二、做好科技提升
永仁县永定镇大坝畜产品营销协会成立之前,永仁县的黑山羊养殖处于零散、粗放、自养自销的状态,经济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缺乏,没有形成规模。协会成立后,理事会一班人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上充分统一,规划上因地制宜,精心安排和组织,积极寻找商机,开拓销售市场,切实保障和解决养殖农户的经济利益,解决了后顾之忧,做到使农户想养、会养、能养好、能销售。增强品牌意识,开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养殖之路。会员户从协会成立之初的十几户发展到现在的800多户,协会会员从当初的3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600多人。通过一系列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品种改良,年销量由最初的几千只增加到2016年的120000只,总产值1.5亿元。通过加大科技提升,取得了极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农户养殖的积极性,受市场的影响,羊价的波动,但永仁县黑山羊的养殖不断发展壮大,为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2003年至今已开展科技培训60期,培训人员3000度人次,投入培训经费20多万元,协会养殖基地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建成了集养殖,培训为一体的服务中心。
三、抓基地建设,促产业发展
有基地、有场所,才能有市场。永仁县永定镇大坝畜产品营销协会努力从事农村适用技术的交流和培训,积极开展科技普及,组织和带动会员户和广大养殖户发展产业化养殖。协会于2015年成立了专门的繁育基地,引进努比亚黑山羊作父本,与本地黑山羊杂交,培育出了产仔率高、抗病力强的新一代黑山羊,优惠提供给会员,不断优化黑山羊品种,还为会员赊销饲料和兽药。经过探索和尝试,成功创出了黑山羊扩繁发展模式,目前协会已建立起2个养殖示范基地,1个黑山羊繁育点,饲养基础母羊800余只,截至目前,协会已发展5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4个、2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20个、50只以上规模的养殖户200多户,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1000多户发展黑山羊养殖;协会会员养殖黑山羊达30000只,出栏商品肉羊20000只。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产均增收10000元以上。
四、抓产品的提质增效
新品种示范养殖成功后才能向农民推广,只有优质的商品才有市场竞争力,养殖示范基地的建成,按照“市场导向,突出重点,依靠科技,提高效益”的发展原则,实现农民增收为目标。几年来,在协会理事会一班人及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品种不断改良,商品的品质和产量产值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占有量稳步提升。通过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统一组织投入品种和肉羊销售,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目的,有效地在产业内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共同提高,有效降低了黑山羊养殖和交易成本,提高了黑山羊的养殖效益。协会在城区建成了黑山羊馆,同时向消费者提供羊肉分块、分部位真空包装的鲜肉产品,并做到由客户自选活羊屠宰加工,使产品发展更强、更活。产品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全面实现了养销一体化服务,有效带动了我县黑山羊规模化、产业化养殖,从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为我县社会精准扶贫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